CN / EN

制造规模经济打开新格局,奋达科技“找准抓手”大有可为

2021-11-19

马歇尔在《经济原理》中概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路径,一是基于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二是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而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奋达科技数字化转型下的精益生产与柔性生产以及产业集群下的探索,是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同步发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提高了企业边际效益。

奋达科技各事业部极力推行与优化精益生产与柔性生产,实际上也是在探索一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道路,降本增效。现在的代工不是简单的生产,还要设计和研发,主要的利润又归于品牌商,这无形中给制造商带来了成本管理的莫大挑战,制造环节就需要有规模效应,才能迭代技术进步、生产进步,规模也是企业竞争力。


代工制造有了规模,在核定毛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生产,也可实现利润。富士康就有“红单进,蓝单出”之说,接订单核算成本时,看起来是亏本的订单,但通过优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也可以实现利润。此外,小米以生产规模成本定价的方式打出价格优势,其底气也来自于中国的市场规模及生产规模基础。

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不单只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而是中国独有的规模经济优势。首先是基础设施,对于制造业而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全世界领先。中国港口码头、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电力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其次是中国通信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对于全世界而言,在未来的几年内,是不可能完全被替代的。 

制造业门类齐全,形成具有巨大优势的供应链体系,是规模经济优势的另一种体现。一个企业内部生产的产品品类不断增多,产能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动,企业竞争力就会依赖于数字化柔性制造能力、大规模与个性化制造的融合。而制造规模一旦形成,相应的会出现高退出壁垒,在资源分配上的考量不可或缺。 

未来中国的规模经济,不会限于生产制造的规模,基础设施的规模。接下来还有人才规模、市场规模,还有数字经济带来的新的规模经济。近来,国家对于职业技校的关注程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有了新规划,未来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会达到一个新高度,科技研发人才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探索,即主动通过规模制造促成产业分工,促成专业化生产,通过大规模定制,使分散于市场各个角落的订单能够集中起来,在生产环节进行集结形成规模生产。在互联网、物联网的背景下,中国各行业的中小企业会选择采取横向协作的方式、产业分工专业生产的模式,通过标准化协同生产、协同供应链,协同制造业人才供给,深度挖掘制造能力,形成产业深度垂直互联,这将是广东制造可以培育的制造新优势。 

在数字化经济下,规模经济与个性化制造融合之际,丞待市场出现的则是在全球互联网下半场中出现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开放第三方数字化制造平台,这将会成为奋达科技乃至中国制造商的一次巨大机遇与变革。